妹妹(左)不停做鬼脸,姐姐不停地抹眼泪
宿州市公安局的工作人员将姐妹二人接回家
姐姐说,想回家,想爸爸
合肥市救助管理站, 11岁的倩倩(化名)和比她小5岁的妹妹桃桃(化名)特别想知道,自己什么时候能够回家。几天前,她们和爸爸从宿州老家来
到合肥,“爸爸说,要带我们到合肥办点事。”谁知,8月8日一大早,姐妹俩就被父亲丢弃在安徽省公安厅门口。倩倩说,妈妈早就不要她们了,虽然爸爸曾经做
过坏事劳教过,却是姐妹俩的依靠。如今,爸爸也不要她们了,姐妹们哪能受得了?年龄小点的桃桃抓着救助站的铁窗,哭闹着要回家……
■记者探访
救助站来了最年轻的“母女”俩
桃桃比姐姐倩倩矮一头,但脾气很厉害,爸妈都镇不住。唯有姐姐一抿嘴一皱眉,她立刻停止了哭闹。
8月9日上午8时许,经过一夜休息,桃桃抓着救助站的铁窗,又哭闹着要回家了。倩倩走过来二话没说,朝着妹妹屁股上就是两脚,她立刻不吭声了。
“你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能回家么?”见到记者,两个女孩凑过来,悄悄地问。记者说:“快了。”可两人的脸上却难见笑容。
别看倩倩年龄不大,但却能说会道。交谈中,她向记者讲述了在老家的生活。
“妈妈去年狠心地把我们丢下,离开了家。爸爸也经常不在家,只有我能照顾妹妹,在妹妹眼里我就是她的妈妈。”去年,桃桃入学,当时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倩倩主动辍学,向亲戚借钱让妹妹读书。“一学期就要交两百多元,家里穷,实在交不起这钱。”
倩倩把手里的方便面捏碎,掏出一大块喂给比她小5岁的妹妹桃桃,自己应付了两口后,把剩下的面渣塞进口袋。这样的情景,以前经常出现在宿州市贡东村她们的家中,一包面管顿饭,窝在家就是一整天。
救助站工作人员说,救助站还没接收过年龄这么小的亲姐妹。
■女孩讲述
妈妈呢?她生活不检点,已经抛弃女儿离开家
“我们怕出门。”倩倩说。
“为什么怕出门?”记者问。
“因为村里人骂我们‘野种’。”倩倩说,不少村民提起两人妈妈张丽(化名)的名字,总不忘奚落讥讽一番。“村里人说,妈妈和同村一男子有私情,趁爸爸不在家,堂而皇之地结对出入。”倩倩和桃桃与外婆住在一起,起初,她对村里的这种传言并不相信。
去年有一天,倩倩领着妹妹回家拿些换季的衣服,走在前面的倩倩推开了家门,“开门的那一刻,我怔住了,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。”倩倩哭着说,
屋里的床上,妈妈和一个30多岁的陌生男子衣衫不整地躺在床上……”倩倩说,她当时想跑去床上打那个男子,但想到妹妹马上进屋了,“我就转过身子,捂住妹
妹双眼,哭着说衣服不要了,我们走……”
倩倩懂事了,她恨妈妈,觉得她脏,对不起在外的爸爸。外出买东西时,她曾刻意埋头走,被村里人认出并被骂“野种”后,也“逆来顺受”了。“可我不会把妹妹带出去,我不想让她也活在这个阴影下,她才六岁……”倩倩又一次没止住泪水。
去年5月,张丽和丈夫陈某为此事闹翻了,她离开了家,丢下倩倩和桃桃。
桃桃说:“从那时起,我再也没见过妈妈,一次妈妈打过电话来,爸爸接了后当即挂断电话,还说再接妈妈的电话就‘砍手’。”
爸爸呢?狠心将姐妹俩丢弃在合肥街头
去年5月至今,姐妹两人就跟着爸爸到处闯荡,上了几天学的桃桃也辍学了,北京、蚌埠、合肥……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。倩倩说,爸爸原来做过坏事,
进过局子,但爸爸是她们唯一的依靠,“爸爸在北京打工时,有一次,我和妹妹发烧了,爸爸抱着桃桃,背着我,把我俩送去医院,在病床边守护了一夜。”
她还说,几天前,爸爸在宿州老家说,准备去省城办些事情,要带着她们一起去。8日一大早,倩倩和桃桃来肥后,早饭都没顾得吃,就跟爸爸来到了安徽省公安厅门口。
“爸爸让我俩在原地等着,说要给我们买些早饭。”倩倩说,她当时和桃桃就在大楼下等,“可爸爸就再也没有回来。”其间,倩倩借来好心人的电话,
接连给爸爸打过两次电话,对方都关机。也有好心人给她俩500块钱,劝她天黑前赶紧回家。近21时,安庆路派出所的民警赶来,把两人送去了合肥市救助管理
站。
当日21:50,倩倩和桃桃来到救助站后,工作人员妥善安置了她们。得知这么晚还没吃饭,值班大姐还为她们端上了热腾腾的鸡蛋面。
■警方证实
孩子没撒谎宿州民警已赶来接她们
救助人员与宿州市公安局埇桥分局取得了联系。该分局民警称,此前他们已关注到这个家庭,得知倩倩和桃桃在合肥被爸爸舍弃后,当地警方很重视,表示会派车来肥,帮助姐妹两人返乡。8月9日9时许,该公安分局的民警赶到了合肥市救助管理站。
见到家乡赶来的民警,倩倩和桃桃嘴角挤出一丝微笑。记者把之前倩倩所言转述给警方,该分局一名程姓警官称,这和他们先前了解到的情况基本一致。
“孩子的爸爸陈某,曾在浙江等地盗窃几次被抓,劳教过一段时间。”民警还说,女孩的妈妈生活不检点,去年的确跟另一个男子离开了家。
民警还介绍,因为父母不在身边,女孩家中其他的亲人大多年事已高,等把这两个孩子送回去后,警方会联系当地民政部门,做好对孩子的照顾工作,也包括对陈某去向的打探。随后,救助人员再次拨打了陈某的电话,对方电话仍为关机状态。
8月9日10时许,姐妹俩在警察的护送下回到了宿州老家。
■记者手记
爸妈的爱能不能多一点
“我家跟别家不一样,有鬼混的妈妈,还有随意抛弃我们的爸爸,可我们做错了什么?”乘上警车前,拉着妹妹手的倩倩,突然变得焦灼。也许,她觉得,这次回家,不过是离开一处伤心地而已,未来的路可能仍会充满奚落和曲折。
采访中,倩倩有主见,有思想,她甚至反问记者,“我也想和其他孩子一样读书,我也考过满分,可为了妹妹,我宁愿自己放弃读书……而结果呢?”随后,她又做出肯定回答:是漂泊的爸爸让我们失去宝贵的读书机会。
都说母爱是最温暖的。但是“妈妈带给我们的,是‘野种’的骂名,是长时间抬不起头,不会再相信身边最亲的人。”
倩倩说,妈妈走后,她曾私下跟妹妹说,以后要用女儿的爱感化爸爸做些“正事”,即便不读书了,跟着爸爸总会温暖。而如今,爸爸陈某决绝地让两个亲女儿死了心,尽管她们用心喊出了:“爸爸再爱我们一次”。
孩子的爸爸妈妈,你们看到姐妹俩的眼泪了吗?不知去向的爸爸陈某,你能听得到女儿的呼唤吗?
本版稿件由 成正忠 本报记者 吴洋/文 李福凯/摄